魏敏芝,13岁那年,扯着嗓子在村口喊出一句“一个都不能少”,喊进了张艺谋的电影,也喊出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。她不是最漂亮的女孩,却用一股子倔劲和真诚,从河北的穷山沟走到了美国大学的课堂,活成了让人佩服的模样。
1998年,张艺谋带着剧组到河北农村找演员,想拍一部真接地气的电影《一个都不能少》。他要找的不是光鲜亮丽的大明星,而是一个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女孩。魏敏芝和妹妹挤在选角的人堆里看热闹。她妹妹长得文静清秀,本来更像导演眼里的女主角。可妹妹太害羞,站在那儿一句话都憋不出来。魏敏芝看妹妹紧张,急了,跳出来替妹妹打气。她扯开嗓子唱“我们的祖国是花园”,还自编了一段笨拙的舞蹈。歌声跑调,舞步也不专业,可那股子活力让张艺谋眼睛一亮。
选角最后一场戏,剧组让两个女孩对着几百个村民喊“都回来念书,一个都不能少”。另一个女孩吓得声音都发抖,魏敏芝却深吸一口气,喊得满村都能听见。那一刻,她不是在演戏,而是在用全部的力气喊出自己的心声。张艺谋拍板定了她。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,而是因为她有股不服输的野劲。电影拍完,她没想着当明星,回到村里只关心落下的功课和家里的草莓地。
1999年,电影上映,火得一塌糊涂。13岁的魏敏芝一夜成了名人。村口挤满了采访的车,记者扛着摄像机追着她问。不少导演拿着剧本找上门,想带她去北京当演员。村里人看着眼热,说她命好。可就在她有点心动的时候,张艺谋一句话点醒了她:“拍电影改变不了你的人生,好好读书才是正路。”这话像一盆凉水泼在她头上。她冷静下来,推掉所有邀约,躲进柴房埋头苦读。村里人笑她傻,觉得她放着大好机会不要,非要吃学习的苦。
她没理会那些闲话,咬着牙从县中学考到市里的重点学校。每天早起晚睡,书本翻得边角都卷了。她心里憋着一口气:我要靠自己走出去。2004年,她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学院,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。报到那天,她一个人拖着行李,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。车窗外,大山一点点变小,她的眼泪却止不住地流。她知道,自己终于走出了那片困住无数人的山沟。
大学里,她没停下脚步。课余时间,她泡在图书馆,啃下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书。毕业后,她拿到了美国杨百翰大学的奖学金。带着一箱子书,她坐上飞机,飞到了大洋彼岸。在美国的课堂上,她第一次明白,电影不只是娱乐,还能记录人生,传递力量。她想起自己的经历,决定拍一部纪录片《奇迹的女儿》。这部片子讲了她从农村到大学的路,也讲了无数像她一样从偏远地方走出来的年轻人的故事。片子放映时,很多观众看哭了。他们说,原来我们的故事也能被看见,也能感动别人。
2010年,魏敏芝以导演的身份出现在《山楂树之恋》的发布会上。她用流利的英文向张艺谋提问,声音自信,气场从容。张艺谋愣住了,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。眼前这个女人,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喂猪、唱歌跑调的小女孩。她没活成大明星,却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。她的故事,像一颗种子,种在无数人心里,告诉大家:只要肯努力,普通人也能走出一条不普通的路。
从农村到美国,从喂猪的女孩到拍纪录片的导演,魏敏芝的路走得踏实又精彩。她没靠脸蛋,也没靠关系,全凭自己一双手打拼出来的未来。她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问:如果换成你我,面对那么多诱惑,能不能像她一样沉住气?她用行动告诉大家,普通人也能有大梦想,只要肯下功夫,生活总会给你惊喜。
一鼎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